2020-09-28 23:29 关键词:郑立散文诗 分类:优美散文 阅读:1449
郑立
新男,1965年生,作品散见于《星星诗刊》《散文诗》《诗歌月刊》《华语诗刊》《四川文学》等,重庆作协会员,中国散文诗作协会员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。
嘉兴三章
(重庆武隆)/郑立
◎ 烟雨楼
一部线装的经典,在每一页都写着,鉴古知今。
握住一把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湿漉漉的手感。
在湖天一览的空濛里,寻寻觅觅,登眺的清晖。
在剑戈、嘶鸣、血火和时光的呼啸里,褪去了吸膏凝脂的繁华与春秋如晦的大梦。
在分烟话雨的画轴里,听春雨,瞭夏荷,迎秋风,枕冬雪。
在风花雪月的眼睛里,嵌入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登临的诗情和胸臆。
肉体与灵魂的盛宴是石碑上的盛世。
兴,也烟雨。衰,也烟雨。
一粒涴濯的晨星,在每一天都念着,抚今追昔。
听见一腔“烟雨楼台,革命萌生,此间曾着星星火,风云世界,逢春蛰起,到处皆闻殷殷雷”热辣辣的心跳。
在波光迎日动,浩气与云浮的诗境里,迎迓天地之美。在兴于盛世、毁于战火的残余里,触摸人性之痛。
兴于共登青云的暗语,毁于血脉喷张的文字,翻检着思想的浑浊与澄澈。
在南湖烟波粼粼的历史高地,凛凛红船,大地如碑。骨头与血液的江山是民心上的旗帜。
苦,也烟雨。甜,也烟雨。
◎ 听阳光落进西塘的声音
一缕缕西塘的阳光,一缕缕金光闪闪的呼啸。
伍子胥凿开的水,与胥山厮鬓擦耳的水,洗涤春秋吴国的水,都来不及褪去与我同体温、共心跳、齐悲喜的仰望,用阳光的方式,淡墨入秋。
绰约约的人影,一张张疏疏密密的网。我只是一尾逡巡在网底的鱼,在杨秀泾,听阳光落进西塘的声音。
鲜亮水草的阳光恍若江南的美人,在极度优美的水面,直起婀娜的腰身。
吟唐朝的诗,织绣的西塘,端坐在肥润的扇面。
唱宋朝的词,插花的西塘,斜倚在瘦金的画笺。
悠然的节奏,穿梭于西塘港的桥孔之间。轻柔的呢喃,徘徊于烟雨长廊的眉宇之间。一朵朵从环秀桥上飘来的伞花,金音如瀑。
西塘的阳光明眸皓齿,骨髓的真,血液的纯,肌肤的美,唤醒我神往的好高骛远。
在粉墙灰瓦上灵动的古韵,在樟树垂柳下唏嘘的伤感,是鸟鸣蝉吟中悄然的动容。活着的古镇,活在我的前世和今生。
在马头墙上,在船鼻子上,在美人靠上,在瓦当、花墙、窗花上,婆娑我灼灼的清雅和来历不明的美丽。
明朝的小曲,从圣堂出发了。
天使降落人间的感动,摇向了如梦的水草。
清朝的弹唱,从醉园出发了。
载一船河埠的鼾声,点亮了狐媚的红灯笼。
裹紧夜色的灯火,与我奔荡在西街,蹀躞在东街,踯躅在北栅街。我把花骨朵般的爱情,从猫空书店寄给了我的未来。
他乡成了故乡的情愫,在永宁桥之上。漆漆夜空,皓皓银月,莹莹星辰,是我沉淀在水乡的呼吸。
到弄堂中去穿梭,到酒吧街上去艳遇,到送子来凤桥上去打望水上的戏台。一架跋涉阳光的梯子,悄悄地依偎在了我的身后。
西塘,是一本让我辗转反侧的古书。从扉页到尾页,写满了生命的密语,落满了阳光的声音。
◎ 雨读乌镇
如丝如烟,拨动着天地的琴弦,在入夜的灯辉里,字字如银。
廊棚上,如梦如幻的叮咚。轻橹上,恍兮惚兮的欸乃。
枕梦江南,可我枕的不是梦,是梦的花蕾,是花蕾娇艳初绽的那一刻的沉静和喜雨疏落的温馨,是绵软的雨声悄然而来又寂然而去的私语,是抖落在我心扉的一缕缕由远及近的暗香。
雨读乌镇,读马家浜文化的苍远,读缤纷吴越的乌墩,读缠绵南宋的沉淀,读一千三百年“人家尽枕河”的风韵,读潺潺小桥流水轻舟的盈润……我身若琴骨,心入古雅。
曼妙的灯火,是我红颜的知己。
飘过小桥的伞花,是我缘来缘去的思绪。
开满碎雨花的水面,是我涟漪闪烁的真心。
那些纯净的惊喜,那些弧美的幽静,都在这秋意分明的守望里,睁大雨粼粼的眼睛。
雨,落在一杯胎菊茶里,恬然入梦。
我,从恬梦里醒来,又回到了烟雨朦胧的梦中。
帮岸、廊棚、美人靠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水驿故事的转船湾,民俗香市的狂欢节,捧着雨湿的清辉,如我水阁上的梦寐。
水墨画梦,我画的不是梦,是梦中繁花的霓裳,是在清露乍起的一刹那的欢悦和一掬微雨赧颜的静谧,是门楣上苦尽甘来的冥想和阴晴圆缺的余悸,是在市井画卷上的轻如晚霞,淡如晓雾,是一根戳破我窗花来无影去无踪的柔指。
雨读乌镇,读老街长弄的深邃,读古桥桥联的漫漶,读庭院坊号的斑驳,读物华天宝的低叹和人杰地灵的歌吟,读烟火万家的诗意和宛然城府的胸襟……我心若莲台,目炫空濛。
入骨的思忆,是一幅晴耕雨读的匾额。
入髓的怀想,是一口酱色人生的滋味。
庙宇、戏台、评书场……还在披星戴月地回望。
那些从昭明书院和立志书院走出来的读书声,已经风华绝代。
乌镇,是一条穿越水墨的鱼,腾跃在历史的龙门。
我,头戴雨笠身披竹衣的钓者,垂钓着古今。